学习安徽网-凯时尊龙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凯时尊龙-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 > > 理论研究 > 研究成果

关于宿杭制造业合作结对共建的思考

时间:2022-04-03 来源:拂晓报 作者:曹振彪 姚巧燕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公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在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因素后,明确沪苏浙三区五市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皖北八市。其中,浙江省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如何以宿杭合作结对为契机,“借梯登高”发展宿州经济尤其是发展有“经济发动机之称”的制造业,将成为我市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全面融入长三角,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引擎。

一、宿杭制造业对接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在经济关联密切程度上,宿州基础较好。长期以来,我市省际贸易都较为活跃,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购销往来,但与苏沪粤鲁市场关联更为密切。据我市税务部门提供的发票数据显示,沪苏浙对口地区制造业从各自合作帮扶城市购进产品金额总量方面,从高到低分别是:滁州、阜阳、淮北、宿州、蚌埠、六安、淮南、亳州;沪苏浙对口地区制造业从各自合作帮扶城市购进产品占皖北城市制造业比重方面,从高到低分别是:滁州、淮北、阜阳、宿州、蚌埠、六安、淮南、亳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发布于2021年底,全年度对口地区均未开展正式对接,在滁州、淮北由于地缘关系,承接外溢效果明显的情况下,宿州这两项指标均居第4位,说明杭州制造业对我市带动的原有基础较好。

在主要输出产品品目上,宿州特色鲜明。发票数据显示,沪苏浙对口地区从皖北其他七市购进产品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金属、化工等上游产业和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以及电子设备、电器机械等相关产品。而宿州主要集中在板材加工、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等行业,在皖北八市中特色鲜明,但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在产业链中基本处于低端,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

在后续对接深入合作上,宿州仍需发力。发票数据显示,2021年度,沪苏浙对口地区制造业全年的采购金额从高到低分别是:苏州市、宁波市、杭州市、南京市、徐州市、松江区、奉贤区、闵行区。杭州位居第三,制造业市场需求巨大,主要集中在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与此同时,2021年度皖北八市制造业销售开票金额从高到低分别是:滁州、六安、阜阳、蚌埠、亳州、宿州、淮北、淮南。宿州市在皖北八市制造业销售额中排名第六,主要集中在水泥、农副食品加工、制鞋、木材、化学等行业,与杭州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在供应匹配程度上有较大落差。

二、推进宿州与杭州制造业对接的路径建议

做强现有优势,实现错位发展。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为1220.4万人,在沪苏浙对口地区中仅次于苏州市,是农产品消费的巨大蓝海。建议在巩固保持宿州现有农产品加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对接杭州相关知名轻工企业,并借鉴杭州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的先进经验,将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拓展,从“出售产品”向“产品 服务”提升,提高供应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激发内生动力,做强做大已有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以赴,顶格推进,助企纾困。一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跨越式发展、上下游企业落户等给予最大力度支持;另一方面,给予土地保障,对现有物理空间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优先安排土地。同时,推动宿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与皖北其他七市的制造业实现错位发展。

实施“齿轮战略”,拓宽合作领域。针对宿州资源性制造业比重偏高的情况,建议以高新区为主导,实施“齿轮战略”,即把自身变成一个齿轮,寻找与大齿轮的咬合点,在“自转”的同时,围着大齿轮“公转”。以信息产业园对接杭州强劲发展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对接杭州湾新区已有一定规模的化学相关产业,立足宿州劳动力、土地的数量和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杭州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优质要素,学习杭州涂鸦信息技术公司等为代表的数字服务机构的产业数字化方案,实现在“杭州制造”大齿轮的高速运转下,带动“宿州制造”小齿轮实现跨越发展。

优化激励机制,加快企业培育。面对宿州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缺乏龙头企业及关联企业的现状,建议借鉴杭州先进经验,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和行业发展类型分门别类地设置惠企政策,改变当前企业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标准,然后凭借某个特有项目才能申报奖励的传统机制,结合“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等企业培育计划协同推进,打通各类培育库、培育方案、培育政策,实现企业培育的系统化。比如对于有标杆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重点在项目投入、科技创新、企业规模能级提升上分别给予奖励补贴;对于成长快、潜力大、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重点给予研发补助、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修缮更加符合制造业特性的人才政策,精准扶持我市制造企业做专做精,实现宿州杭州制造业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促进宿州制造业在长三角产业链中地位不断攀升。

(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税务局)

责任编辑:张绪梅 高林

执行编辑:柏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