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安徽网-凯时尊龙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凯时尊龙-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 > > 理论研究 > 研究成果

文明实践赋能农村思政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3-06-02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尹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阵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必须着力在机制创新、阵地建设、需求导向、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好“生命线”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谱写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新篇章。

一、新时代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农村地区历史性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但农民思想政治素养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主体专业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能力不足、工作热情不够、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开展思政工作囿于“烩菜式”“填鸭式”灌输,不能根据群众工作的特点采取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方法。二是客体参与性不强。普遍反映党员群众叫不来,甚至到会人数还不如农村唱大戏的赶集人数多,加之农村人也沦为了“低头族”,刷快手、抖音,购京东、淘宝,沉迷网络,对于思政教育不感兴趣。三是载体创新性不强。喇叭一直喊、会议接连开、横幅街边挂、活动不变样,传统的工作载体生硬、单一、单调,新兴媒介运用不够,思政工作说服力、渗透力和引领力难以保证。四是内容实效性不强。关于政治观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内容没有把准群众的兴奋点,忽视了其现实需求,科学性、指向性和实践性明显不足。五是机制规范性不强。在落实任务、督查考核、整改反馈等方面不重视质量,缺乏对思想政治活动或项目的财政支持。

二、以文明实践赋能农村思政守正创新

(一)强化阵地建设,凝聚多方力量。有效整合吸引普通群众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建设者,将众多思想文化教育资源系统整合,推动农村思政工作载体从示范宣传教育平台转化为全民参与实践平台。组建由党代表、基层党员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统筹重点群体和领域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农民群众,走进田间地头,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科学识别农民群众中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科技能人、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的作用,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

(二)强化需求导向,创新活动形式。分层分类设置平台服务内容,建立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学习模范、群众文化、技术技能、邻里相助等工作平台。分众化设置适合不同群体参与的文明实践载体,精准化推送多元需求服务。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打通志愿服务和群众需求之间永不关闭的“绿色通道”。围绕群众最现实关切,打造一批理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运用融媒体、短视频等新手段,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建设推广“爱心银行”,构建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务实管用,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构建“便利群众、出户可及”的阵地资源服务网。充分发挥文明委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安排与示范点结对,推动示范点实现基础建设标准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实践活动特色化、工作开展综合化,引领农村思政工作发展。规范使用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构建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强化机制创新,夯实组织基础。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基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内容,压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逐步完善农村思政工作制度体系,积极构建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监督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相关履职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及年度综合考核,细化考评内容、优化考评流程、创新考评方式,不断提升农村思政工作实际效能。

责任编辑:李  悦

执行编辑:柏  尧

网站地图